尊敬的家长朋友们:
您好!近年来,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,诈骗手段层出不穷,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和经济损失。高校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、防范意识薄弱,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主要受害群体之一。为切实增强学生的识骗防骗能力,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,保障学生的财产安全,特向您发出这封信,希望您和我们一起,共同做好学生的防诈骗教育工作。
一、常见电信网络诈骗手段
(一)诱骗学生参与诈骗。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抓住大学生涉世未深、法律意识淡薄的特点,打着社会兼职、高额回报等幌子,诱骗学生出租出借电话卡、银行卡,怂恿学生参与网络赌博,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,跌入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泥潭。
(二)网络刷单诈骗。骗子以“轻松赚钱、报酬丰厚”为诱饵,先让学生完成小额刷单任务并及时返还本金和佣金,获取信任后,诱导其进行大额刷单,随后以系统故障、任务未完成等理由拒绝返款,使学生血本无归。
(三)冒充公检法诈骗。犯罪分子冒充公安局、检察院、法院等司法机关工作人员,通过电话、短信等方式,以学生涉嫌违法犯罪、账户资金存在问题等为由,要求学生将资金转入所谓的“安全账户” 进行核查,从而实施诈骗。
(四)网络交友诈骗。骗子在社交平台上伪装成与学生年龄相仿、兴趣相投的人,与学生建立联系并逐渐获取信任,之后以生病、遇到紧急情况等理由向学生借钱,一旦得手便消失无踪。
(五)虚假中奖诈骗。通过发送中奖信息(如短信、邮件或网页弹窗等),告知学生中了大奖,要求其先缴纳手续费、税费等费用才能领取奖金,一旦学生转账,骗子便会消失。
(六)虚假学习资源诈骗。以“免费学习资料”“名校课程” 为诱饵,诱导学生点击恶意链接或下载病毒软件,窃取个人信息,甚至可能导致手机银行等账户资金被盗。
(七)校园贷诈骗。以“无抵押、低利息”为诱饵,诱骗学生贷款,随后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贷款利息,使学生陷入高额债务陷阱;或者以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征信记录为由,骗取学生及家长的钱财。
(八)冒充老师、学校工作人员诈骗。骗子冒充学生的老师、学校工作人员,以学生生病、受伤、违法违纪等为由,要求家长紧急转账汇款;或者以学校收取学费、资料费等名义,通过短信、微信等方式向家长索要钱财。
二、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建议
(一)提高法律意识。请家长朋友们经常向学生普及法律常识,教育引导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,不断增强法治观念。同时,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,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,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,增强辨别和抵制违法犯罪陷阱的能力,教育学生坚决不能触碰法律红线。
(二)增强防范意识。请家长朋友们提醒学生时刻保持警惕,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,对任何来历不明的电话、短信、网络信息都要提高警惕,不随意透露个人身份信息、银行卡号、密码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。
(三)不贪图小利。请家长朋友们教育学生牢记“天上不会掉馅饼”,不贪图小便宜,拒绝任何形式的“高回报”“低风险”投资、刷单等诱惑,避免因贪图小利而遭受重大损失。
(四)核实身份信息。请家长朋友们提醒学生,如果遇到自称公检法机关、学校工作人员等身份的来电,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对方身份,如拨打官方客服电话、到相关单位实地询问等,不要轻易相信对方提供的联系方式。
(五)谨慎网络交友。请家长朋友们引导学生在网络社交中保持谨慎,不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,不轻易向网友透露个人隐私和财务信息,不与网友进行金钱往来。
(六)不轻易转账汇款。请家长朋友们提醒学生在涉及转账汇款时,一定要核实清楚对方身份和收款账户信息,确保交易真实可靠。对于陌生人或不确定的对象,坚决不转账汇款。
(七)安装反诈软件。请家长朋友们督促学生下载并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,开启预警功能,及时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、短信。同时,关注官方反诈宣传平台,学习最新的反诈知识和案例。
(八)及时报警求助。请家长朋友们提醒学生,如果学生发现自己或他人可能遭遇电信网络诈骗,应立即停止相关操作,保留好相关证据,如聊天记录、转账记录、电话号码等,并及时拨打报警电话求助。
家长朋友们,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。让我们携手共进,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,提高学生的识骗防骗能力,共同守护学生的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。感谢您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!
学生工作处
2025年6月